简单摘录一下今年读的书籍里需要摘录的段落或语句,好词好句摘抄 2.0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 赫尔曼·黑塞

我所渴求的,

无非是将心中脱颖而出的本性付诸生活。

为什么竟如此艰难呢?

分成两半的子爵 - 伊塔洛·卡尔维诺

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古老的和谐状态丧失了,人们渴望新的完整。

树上的男爵 - 伊塔洛·卡尔维诺

总而言之,他染上了讲故事人的那种瘾头,分不清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和杜撰出来的故事之中到底哪个更美。真事使人回忆起许多属于过去的时光、细腻的感情、烦扰、幸福、疑惑、虚荣和对自己的厌恶,而故事中可以大刀阔斧 一切显得轻而易举。但变来变去,最后发觉自己在回头去讲真实生活中体验过或发生过的事情。

人类的故事 - 亨德里克·房龙

我所祈求的讽刺并非残忍的女神。她从不嘲笑爱与美,她温柔仁慈,她的微笑消除了我们的敌意。正是她教会了我们讥笑无赖与傻瓜,而如果没有她,也许我们会软弱到去鄙视和憎恨他们。

沉默的大多数 - 王小波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 - 让-保罗·萨特

不管怎样,这世界似乎显得丑恶、不道德而又没有希望。这是一个老人的平静的绝望,而他将在这种绝望之中死去。但是我抵制的恰恰就是绝望,而我知道我将在希望之中死去;但必须为这种希望创造一个基础。

海边的卡夫卡 - 村上春树

受歧视是怎么一回事,它给人带来多深的伤害——只有受歧视的人才明白。痛苦这东西是个别性质的,其后有个别伤口留下。所以在追求公平和公正这点上,我想我不次于任何人。只是,更让我厌倦的,是缺乏想象力的那类人,即T·S·艾略特说的‘空虚的人们’。他们以稻草填充缺乏想象力的部位填充空虚的部位,而自己又浑然不觉地在地面上走来窜去,并企图将那种麻木感通过罗列空洞的言辞强加于人。

翻了翻今年读书过程中顺手截下来的图,大概只存了这么几张,可能还有些时候单纯犯懒或者像读《人间失格》读的是纸质书就没做摘录。总的来说读的很杂,从科幻作品的《流浪地球》读到加缪的荒诞哲学《局外人》、《西西弗的神话》,从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读到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从王小波读到卡尔维诺,随心所欲,不成体系。有些作品可能非常优秀但不合口味,就像加缪的《鼠疫》,一直读不下去;有些作品可能过于优秀以至于我看完了还不能理解其背后的真意,比如《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偷偷套用一下佛家的“缘起缘灭”思想,大抵读书就随了一个“缘”字,能读下去的大概是缘分到了,读不下去的可能就是缘分未到,修炼个若干年后方能再续前缘。

今日寄语与明日展望

为何要读书?对这个问题的下意识回答是,只是个习惯而已。从中二时代的日式轻小说再到一步迈入浩瀚的网文世界再到慢慢脱圈,其实文字是一直在读的只不过种类换了一种又一种。不过从厕纸之流读回主流价值所推崇的作品,大抵上也是算一种进步?虽然对我本人而言差别不是很大,现在大抵上还在追求文字的广度而非文字的深度的肤浅层次,不过倒也没有特别要悔改的意思,反正新春将至,有道是“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妙哉。

第二个想法是将这些文字或者思想转化为自己的力量。这力量是为对抗被社会异化而存在的,而非主动加之于他人而存在的。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感触,文字或者说知识绝不可作为掩饰自己欲望或暴力的那层外衣,否则只是满口仁义道德罢了。换用种更中二的语气,此等乃自宇宙创始以来存在之永恒真理,吾等有限之人类只能真诚祈求真理的眷顾,又怎敢妄称理解乃至成为这些真理的拥有者?

第三个想法,借用卡尔维诺在“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中的后记的总结,如果能从他人的言语中寻找的自己的道路,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你们既然是随心所欲解释这三个故事的行家里手,就不应该被此刻我对它们的诞生所做的证言所束缚。我想使它们成为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的三部曲: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同时我希望它们是三篇如人们所说的“开放性”的小说,首先遵循人物的发展逻辑,它们作为故事是站得住脚的,但是我希望在读者中引发的未曾预料的提问与回答过程中开始它们真正的生命。我希望它们被看成是现代人的祖先家系图,在其中的每一张脸上有我们身边人们的某些特征,你们的,我自己的。

下一年的读书目标大概有以下几点:完整读完几本技术类的书籍,虽然感觉这些书籍作为工具书的价值更大,但完整地读完比较经典的一两本,熟悉背后的理念与思想,大概收获更多;读完《罪与罚》,俄式的命名方式不得不说让人眼花缭乱,大部头的厚重感更是让人看到了仿佛一座高山伫立在你眼前一般,但还要尝试迈过去,俄罗斯文学自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手头上看到一半的书再尽量收个尾,比如看到一半的《被仰望与被遗忘的》、《伊斯坦布尔三城记》之类的,开的坑还是得由自己来填上。

最后贴张缪斯女神的新年贺图,讨个好彩头(误

p站id:66620099